你曾體驗過『無條件』的愛 Unconditional Love嗎
~『不愛自己、不肯接納自己的人,也會對外界有強烈的苛責和否定,從而蔓延到與伴侶的關係中。在這樣的關係裡,伴侶感受到的也是被越推越遠,因為總有這樣的聲音在他的耳邊縈繞:我是錯的,我怎麽做都是錯的。』
無條件的愛真的存在嗎?
你曾體驗過『無條件』的愛 Unconditional Love 嗎?
首先不得不說,無條件地被愛,
或者無條件地愛一個人,
聽起來的確是一件無比理想美好的事情
可是現實法則不得不讓我們承認,
鮮少有人能『有幸』感受到無條件的愛,
相反,生活中時常上演著這樣的現象:
很多母親不斷嘮叨自己『不愛學習的』孩子,
內心焦慮,有時甚至氣急敗壞,
只恨生不出“別人家成績表現優秀孩子”,
因為自己家的孩子笨頭笨腦實在『愛不下去』
很多老婆不斷數落成天玩電玩遊戲、
甘心沙發馬鈴薯的老公,
真心覺得這樣的老公一點都不浪漫,讓人『愛不下去』
很多人一遭受到否定和他人的消極評價
就湧起嚴重的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更別說好好愛自己了、肯定自己了
有了上面種種生活體驗,
我們當然能夠體會到無條件的愛『非常難得』,
只因為我們在生活中感受到是
更多以下這樣的愛品質:
有偏見的、有條件、不能接受『差異』的愛——
我們經常對伴侶釋放這樣的信息:
你是這樣的,可我心目中『值得愛』的人是那樣的,
所以讓我對你的愛只能越來越少
以愛的名義控制——
很多父母經常在向孩子這樣表達:
我是愛你的,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所以你必須要變成『我希望的』樣子,我才會愛你。
不能無條件愛自己的人
每天照鏡子時都在自我嫌棄:
我討厭自己現在的樣子,
我必須要『達成』某種目標、過上我期待的生活,
我才能接納自己。
那麽,無條件的愛真的是人間一種傳奇嗎?
很多戀愛期間的甜言蜜語太過於美好,
所以顯得有些失真;也有一些詞轉眼就老了,
當人白髮蒼蒼地蹲在角落回想過往:比如“天長地久”,
比如“海枯石爛”,比如“你是我的最愛”。
但也有些人已具備高靈般的智慧
憧憬的無條件的愛是存在的,
提醒督促自己這就是修行的戒律
有時候我們會不同的場域瞥見
佛陀或是基督的教導上,例如
婚禮上的誓詞:無論貧窮還是富有,
災難還是疾病,都對另一半不離不棄。
有在內觀實修的父母對孩子也能實踐無條件的接納和愛,
不把孩子當成父母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的『工具』,
無論這個孩子天資是聰穎還是愚笨,
不管他是否可以實現父母光耀門楣的期待。
『無條件之愛』的品質是真誠有愛、
一視同仁地對待周圍的人,
無論他身處多麽低的社會地位、多麽卑微渺小。
『無條件之愛』的品質
更是能充滿慈悲和包容地接納自己,
無論自己平庸還是優秀,
無論自己的處境是否盡如人意。
不難發現,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一輩子最大的渴望
都是能無條件地被愛著。
但其實,施比受更有福,
能夠無條件地愛別人,才是一個人更偉大的能力、
更深的勇敢、更高的天賦。
它不僅帶給自己與別人溫暖,
更是我們自己靈魂進化旅程的最高目標。
世間法的關係都是有條件的,
但靈性之愛卻是是無條件的
從每個人自由戀愛後卻分手比率超高的現實經驗來看,
似乎人間之愛都是有條件的,
沒有無條件維繫友誼:
兩個本來相熟交好的朋友從青春時代一路走來,
一個順風順水,一個命運坎坷,
慢慢的,他們就不在一個世界裡了。
那個看見更廣闊世界的人,
便逐漸疏遠和拋棄了另一個。
也不會有永恒不變、歷久彌新的愛情
在婚姻關係中,保持不同成長步調的人,
時間久了便會漸行漸遠,
看到新風景、達到新高度的人,
再難回到舊關係的頻率裡。
師生關係也不例外,
老師面對求助者的學生,
建構出一種積極正向的成長性關係。
可是,學生學習必須按時付費,
才能夠得到老師傳授知識的幫助,
關係才能夠得以實現和延續。
聽起來,有一個世間法的事實似乎牢不可破:
人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人與人關係的本質是價值的交換。
的確,世間法的關係都是有條件的,
基於人性有光明黑暗的有限性,
我們必須先『接納承認』人間有限的遊戲規則,
和很多社會規章一樣,關係也要有邊界、設置和前提
因爲我們都在尋找與自己身心同頻和匹配的關係,
我們都在關係裡帶著自己的需求、自己『未成完』情結、
投射、童年願望和價值取向,期待他人滿足我們
有邊界有條件的關係,
也意味著我們沒有辦法對自己無條件地放縱,
也不會對無理索求的他人無條件地克制和容忍,
這需要我們不斷成長自己、學會理解他人,
對人性潛意識複雜性有足夠的包容和了解。
我們深諳世界和人性的規律,
在有設置的關係互動內,
有邊界地去愛別人和自己。
所以,可以這樣說,
基於人性的關係都是有條件的,
但靈性之愛卻是無條件的
因為當每一個深刻地了解真愛的含義、
真正具有愛的能力的人,
是可能做到無條件的愛他人的。
真愛是不求回報的。
心無罣礙及無索求的人,
可以無條件地愛另一個人
只因其早已證得圓滿俱足的自性
若能如此,即便那些曾經彼此照亮過生命
卻終遠離去的人
我們也可以做到不迎不送,
用感恩的心去看待。
真愛的本質是自由。
很多時候,我們對生命中的人強加了自己的期待,
他們必須以某種特定的方式行為處事,
應該以我們自己期待的樣子在我們生命中出現。
增加了索求和期望的愛,自由就減少了。
真愛是尊重生命本身。
當我們對生命本身有無條件的愛時,
才能夠如實地愛它自然顯現的樣子。
拋開社會體系中的價值排序來看,
每一個生命本身就五彩斑斕,獨特而美麗,
無論它是否殘缺、帶有遺憾,
都有獨立的存在價值,都配得到全然的尊重和愛。
愛是對人生有充分而深刻的了解、
進而生出真正的悲憫和博愛。
一個具備成熟之愛的人,
有如同星辰大海一般廣闊的容器,
可以承接住各種千奇百怪的人
因為一個心理成熟的人深深地明白,
所有不夠好的表現和行為背後
都藏著不為人知的隱痛和傷痕。
不求回報地愛自己和他人,
給予自己和他人全然的自由,
尊重生命本來的樣子,聽起來好難,
似乎蘊藏著很高深的功課一樣。
其實,要做到這的第一步就是
只要你足夠接納自己就可以了,
接納是真愛的特質之一
我們與外界的所有關係,
本質上都是與自己關係的投射。
所以,無條件的愛,需要先從改善對待自己的態度、
改善與自己的關係開始。
對自己不滿的人,會假愛孩子之名,
將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
並以自我犧牲的姿態進入拯救者角色。
可是,這並不能真的拯救孩子,
只是在實現自己的掌控感。
孩子需要成長,而成長是需要很大的內在力量的。
對孩子不斷投射焦慮和不滿,
會剝奪孩子的內在力量、不斷在孩子內心制造這樣的聲音:
我是不夠好的,我太差勁了。
不愛自己、不肯接納自己的人,
也會對外界有強烈的苛責和否定,
從而蔓延到與伴侶的關係中。
在這樣的關係裡,伴侶感受到的也是被越推越遠,
因為總有這樣的聲音在他的耳邊縈繞:
我是錯的,我怎麽做都是錯的。
可是,無論是伴侶還是孩子,
都很難在自我感受很差的狀態下去改變自己,
更不會在被否定的恥辱感之下生出“絕地重生”的力量。
真正的成長和改變,需要的是內在的生機與力量,
是“相信自己可以”的勇氣和自信。
這樣的勇氣和自信,
只有在被包容被接納和看見的溫暖中
才會漸漸滋生出來。
我們對待自己的過程中,
又何嘗不是遵循著這樣的規律呢?
只有如實地看見自己、
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悅納自己,
慢慢的,內心才會滋生出改變和成長的力量。
但是,如果內建的嚴父嚴母
經常對自己評判的聲音過於頻繁
長期形成、並成為固定模式,
要自我改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們或許可以從這樣的小事做起:
1、如果太累、操心的事太多,
不如先放空自己,給自己放個假
人生唯一的事情是要把自己過得有生機。
2、時常覺察自在的情緒,照顧好自己的感受。
可以通過學習、成長體驗或諮詢
對自己的狀態有更深的了解、進而更加包容自己。
3、建造一個堅固的內在精神信仰堡壘,
讓外在的聲音攻擊不到自己。
只有在內心全然接納自己的人,
才能夠不受影響地專心做自己。
哪怕外界有不同的聲音,也不會變成攻擊和評判,
因為我們會平靜反思,讓自己變得更美好。
只有當我們改變了與自己的關係、
給予自己無條件的愛之後,
我們才能做到無條件的愛別人。
薩提爾寫過一首詩,
名字叫做《如果你愛我,請你愛我之前先愛你自己》,
它的片段這樣寫道:
如果你愛我,請你愛我之前先愛你自己,
愛我的同時也愛著你自己
你若不愛你自己,你便無法來愛我
這是愛的法則,因為你不可能給出你沒有的東西
你的愛只能經由你而流向我
宣稱自我犧牲是偉大的,
那是一個古老的謊言
你貶低自己並不能使我高貴,
我只能從你那裡學到“我不值得”
自我犧牲理沒有滋養,
有的是期待、壓力和負擔
若我沒有符合你的期望,
我從你那裡拿來的便不再是營養,而是毒藥
它制造了內疚、怨恨,甚至仇恨
我願你的愛像陽光,我感受到溫暖、自在、豐盛喜悅
我在你的愛理滋養、成長
我從你那理學會無條件的給予,
因為你讓我知曉我的富足
與那愛源頭連結,永不枯竭,永遠照耀
關於人生重來這一遭到底為哪樁,
關於人輪迴轉世的動機
這不是什麽深奧難解的課題,
那就是是靈魂想要學習真愛的體驗,
但這裡面卻的藏著這樣的一個奧秘
這個奧秘簡單易懂,可是很多人卻難以身體力行。
但是,相信每個人通過自身的成長和努力,
終能移除那些抵擋愛的障礙,
今日就從無條件地愛上自己開始吧。
你可能感興趣的討論
遊客請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