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絮語

變得不相信人、失去對人的信任,該怎麼改善這種戒備心態?

2021/07/13

21322

信任除了是一種社會資本,更是一種個人的無形財。從心理學的角度說,失去信任意味著確定性的消失,普通事件也會被認為危險重重,最微弱的負面信息都會被捕捉到,並直接聯想到最壞的結果。一旦對一個人失去信任,那麼信任就像一把刀,刀刀紮在胸口上,是痛心,是剜心的痛... ...

變得不相信人、失去對人的信任,該怎麼改善這種戒備心態?

圖片來源:https://www.instagram.com/p/CQpelMjNCpj/

大家都喊著這年頭人心不古。互相傷害、互相欺騙的故事聽多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產生了信任危機(trust issues)。 要想信任別人,哪怕是最親近的家人、朋友或戀人,好像也變成了越來越困難的事。 明明很想信任別人,但就是做不到,這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嗎?來看看「簡單心理」所發佈的文章,一起挖開你心底的懷疑與焦慮吧!

 

 

失去信任之後,一切都變得杯弓蛇影

 

生活中一次次的被欺騙、新聞裡救人反被誣賴的報導,以及利用人性善良的愛心筆或慈善騙局,變成了我們所有人的一種集體創傷(collective trauma)。 見識過人性醜惡的一面,對那些傷害也感同身受,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我們難免會對陌生人心懷戒備,不再輕易付出信任。

 

雖說,無法信任陌生人也沒什麼關係,我們本來從小就被教育說不要跟陌生人說話。無條件的信任陌生人本來就很罕見,也不值得推崇。但如果一個人經受過熟人的背叛或被拋棄,可能會對信任感造成更深的破壞。比方有的人有一種分離焦慮;總是懷疑周圍人會拋棄她。她敏感到只要朋友對她稍微敷衍一點、或是表現出最近有了除她之外新的好朋友,她就會找藉口和對方大吵一架,或是選擇做其他事情讓這段關係變糟,甚至直接疏遠對方。

 

後來,大家才知道,她曾經有個非常信賴的朋友,最後因為種種矛盾而絕交,並且在絕交後以一種輕視的態度對待她。自那之後,她在關係中總是十分不安。

 

「我害怕對方先走。如果真的不再是朋友了,我寧願先離開的人是我。」

 

這就是她的心裡真心話。

 

圖源:https://www.instagram.com/p/COc0w-8nvdT/

 

 

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難解的困局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對於有信任危機的人來說,他們會更多地註意到那些可能指向背叛和不愛的信號,忽略那些指向愛的信號。 所以說真正有信任危機的人,未必會每天問對方八百次愛不愛我,而是會從心底就認定了對方總有一天會背叛,會離開。 有些時候,我們也會意識到信任危機引發了自己過多的擔心和焦慮。在實際上沒有發生任何危險的時候,我們就開始不由自主地懷疑。

 

可是自我保護好像已經成為一種本能,要一個有信任危機的人去卸下心防試著完全信任對方,真的很難。

 

 

該如何重建信任、從容自在的踏入關係呢?

 

信任分為兩種:

一種是無條件的信任(unconditional trust),也就是俗話說的「很傻很天真」。這種信任是盲目的,也相當容易被破壞。 而另一種信任,是有條件的(conditional trust);在仔細的探索、判斷、求證之後,慢慢形成的信任,會更加可靠,也愈加堅固。 如果你想了解如何有條件地去信任別人,可以來試試這些方法(Catlett, 2017):

 

一、增進對自己的了解

 

比難以信任別人更加為難的處境,是「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相信他」。這種時候,我們可以先試著充分地了解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先發展出對自己的信任。當我們能夠相信自己的價值、感受、信念、判斷和決策,我們就能夠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選擇相信他人,什麼時候需要提高警惕。

 

圖源:https://www.instagram.com/

 

 

二、在對話之中抱持開放心態

 

就像前文所說的,在溝通中,我們可能會選擇注意到那些符合我們內心懷疑的跡象。

 

比如朋友對你說自己最近特別忙,沒法和你約出去吃飯。我們可能因為內心的不安,而理解為對方想要疏遠自己。如果想要避免這一點,就需要我們在溝通中留意多方面的訊息,既能夠察覺到那些不利於自己的、引起猜疑的信號,也能夠察覺到那些代表信任與接納的含義。用朋友說自己最近很忙沒有時間為例,對方可能是希望兩人之間的關係在這段時間裡稍稍放遠一些,也可能是考慮到我們的感受,希望不要因為自己忙碌而冷落彼此。

 

 

三、 重新理解內心的懷疑與不安

 

建立信任,也意味著直面內心的懷疑。

 

有一些懷疑是健康,可能是以自我保護為目的,或是真的有實錘證據指向背叛與欺瞞。 而另一些懷疑是盲目的。在盲目的懷疑裡,我們被內心批判的聲音(critical voice)所控制,以非理性的態度懷疑周遭的一切關係。

 

有些曾被好友背叛的人,他會覺得內心裡好像一直有一個聲音在說「他才沒有真的把你當朋友呢」、「別傻了,對方才不在乎你呢」。而這些聲音讓她很難真正親近周圍的朋友。 試著區分內心的懷疑是有依據的,還是盲目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選擇在怎樣的條件下去信任他人。 以前曾有一個 TED 演講,叫《脆弱的力量》(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裡面傳達了這樣一個宗旨:敢於去受傷、敢於在關係中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會讓你更接近人性本真,也會過得更幸福。

 

 

最後總結,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不同的... ...不應該去強迫所有人都要互相信任。難以信任他人,有時也是為了給自己多上一層保護,這樣未必就要比容易信任、敢於受傷的人生更糟糕。

 

知道坦誠和信任可以是一種選擇,這就足夠了。

 

 

同場加映:別再為了寂寞談戀愛!學會獨處愛自己,停止找尋「感情浮木」

 

 

文章標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