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

《漁港的肉子》:母女生活治癒、溫馨、質樸、細膩卻不是小清新老梗,結尾半小時高能注意!

2022/05/25

2060

《漁港的肉子》講述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肉子與喜久子的故事,貪吃又少根筋的肉子總是開朗親切又富同理心還很容易動情,所以很容易被男人所騙;而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喜久子也正值情緒敏感的年齡,毫無遮掩缺點的肉子總是讓喜久子感到難為情... ...

《漁港的肉子》:母女生活治癒、溫馨、質樸、細膩卻不是小清新老梗,結尾半小時高能注意!

撫慰人心的日本動畫《漁港的肉子》(漁港の肉子ちゃん),集結跨領域又令觀眾耳目一新的配音陣容!

 

曾獲第152屆直木獎的《漁港的肉子》是西加奈子的暢銷作品,是明石家秋刀魚最鍾愛的著作之一。他認為書中主角肉子和喜久子這對母女從大阪輾轉來到小漁港的設定,充滿了親切感,因為明石家在關西長大過程中身邊就充斥著許多像肉子這樣每天放聲大笑,雖然做事有點馬虎但性格開朗的胖大嬸!

 

經過冥冥中天註定的驅使,喜歡動畫、愛看動畫的明石家秋刀魚對於西加奈子書中的人物特別情有獨鍾,加上劇中親情渲染力讓他努力促成了《漁港的肉子》的誕生!由於這次是明石家首度製作動畫電影,從一流的幕後工作人員、配音演員加上最後讓人感動流淚的故事。

 

為了實現《漁港的肉子》動畫片計畫,明石家秋刀魚邀集了日本娛樂圈頂尖專業人士聯手合作。像是擔任本片導演的渡邊步,曾執導《新・大雄的恐龍》、《海獸之子》等諸多廣受小孩和大人喜愛的動畫作品。角色設計與作畫總監則由曾任《輝耀姬物語》、《海獸之子》作畫監督,出身吉卜力工作室的小西賢一擔綱。除此之外,獲選作為本片主題曲的是吉田拓郎名曲〈印象之詩〉。

 

這首歌是明石家秋刀魚視為「人生教科書」的最愛歌曲,這次更請來吉田拓郎的戰友武部聰志幫〈印象之詩〉編曲,而與明石家秋刀魚原本就是好友的GReeeeN負責這次的音樂製作,〈印象之詩〉的演唱者則照著明石家「想由小女孩詮釋大人歌詞」的要求,由當紅童星稻垣來泉重新演繹這首名曲。不僅如此,片尾曲也是由GReeeeN特別為本片創作的歌曲〈竹天〉,別有涵義(「竹天」合字代表了「笑」的意思)。

 

圖源:劇照,後亦同

 

曾為《風起》《腦筋急轉彎》日語配音版獻聲的女演員大竹忍擔綱肉子的配音,大竹忍提到她自己與肉子也有個共通點就是她們倆都是巨蟹座A型,大竹忍把生性開朗又溫暖的角色詮釋得惟妙惟肖。另外一個重要角色就是喜久子,懂事可靠的她是由原本就是動畫迷的Cocomi(木村心美)首度為動畫配音,令她雀躍的是可以跟《鬼滅之刃》知名聲優花江夏樹一起合作!江花夏樹為片中喜久子同學怪咖少年二宮配音,他在《鬼滅之刃》中竈門炭治郎的聲音演出,也成為世界影迷最耳熟能詳的聲音!

 

 

溫暖治癒系的劇情,青春與親情的雙向奔赴

 

聰明可愛又有點早熟的11歲小女孩喜久子(Cocomi 配音),與她開朗樂天、吃得胖嘟嘟的母親肉子(大竹忍 配音)雖然整天都在鬥嘴,但是彼此卻又貼心地關心對方。外表與個性截然不同的母女,因故落腳在鄉下小漁港的一艘漁船上,這裡的生活原本是愜意單純,喜久子上學的日常和肉子在居酒屋開心的上班,加上喜久子與班上的怪咖同學二宮(花江夏樹 配音),兩人有著不同於一班同學的情誼。但是因為一場意外,卻讓喜久子發現了驚人的秘密……

 

 

 

屬於你心中可以百看不厭的——溫暖治癒系的日本動畫電影

 

動畫開頭略帶搞笑氣息的敘述,其實很容易引起普羅大眾的共鳴。肉子一路的感情坎坷卻並未阻擋她的樂觀充實的生活志趣,反而是這種反差,讓人不禁心酸。畫風很清新,舒適,讓人的心一秒就可以沉靜。每一個鏡頭都是獨特的,無論是人物的刻畫還是場景的細膩,都可以看出導演的用心。

 

故事最開始,觀眾以為是說肉子的故事,後來才發現實際是在說女兒小喜久的青春期成長,通過小喜久的視角,感受到青春期女孩對友情的迷茫,母親家庭帶來的隱約自卑,愛情的處處懵懂,異性的好奇等等全部的少女的敏感心理,用非常細膩的手法娓娓道來。不需要太多故事線,生活的點滴,鏡頭下的神社,漁港,車站,林蔭,小小的船屋,一切都充滿了成長的味道,都和每個人的童年青春期有了共鳴的感覺。

 

 

 

一個簡單直白的故事,結尾反轉,講述了一個少有的「被異化的童年」人性題材

 

其實,某些觀眾習慣將日系的動畫作品與人們日常認知中的“動畫”區分開來,因為這些一眼望去色彩斑斕的動畫,大多都不具備一個普世性質的內核,其受眾具有極強的指向性、向特定人群收束,形成一種獨特的亞文化圈子。長不大的成年人們所製作的,這些外表華麗的東西,總是夾雜著私貨的,童年與家庭、霸凌與排擠、青春與幻想、性愛與暴力……這種對內適應,面向小圈子封閉發展的“加拉帕戈斯化”,是少數人為之狂熱的原因,亦是日漫長久以來被詬病的原因。

 

這部動畫電影亦是如此,明亮的色調,平淡溫婉的節奏貫徹始終,但所描繪的東西卻並沒有如此美好:“窮人家的孩子懂事早”——這是一個早熟的孩子,找回、補全被異化的童年的故事。導演將某些意象擺在了十分顯眼的位置,從喜久子發現自己遲緩發育的第二性徵到結尾的初潮來臨;從異常的天氣變化到結尾的應聲落雪。影片似乎在強調一個過程:某種東西從缺憾到完整的過程,從異常狀態回歸正軌的過程。

 

 

路德維希 ‧ 波茲曼(Ludwig Boltzmann)是一位奧地利的物理學家,他認為,電子時代的來臨會導致童年的消逝,熱媒介會將一切信息直觀的反映給每一個人,兒童可以不需要很強的閱讀力和理解力,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到成人世界的一切。但我覺得不僅如此,在具有讀寫能力和自我認知之前,家庭環境會更早的、更為深刻的影響到孩子。

 

喜久子在從小和肉子一起生活,見證了肉子多段努力而無果的情感,同時也被迫輾轉各地,飽嚐人性複雜,流離失所的感覺。在此過程中,作為孩子的喜久子“學習”到了這一切——“我要避免這些災難再次降臨我的生活之中”。

 

看到肉子的情感外洩,我便以書為壘,不輕易流露情感;看到肉子為人處世先做後想、不管不顧,我便三思而後行,萬事小心;看到遍體鱗傷的肉子,我便處處忍耐,不想給任何人添麻煩……

 

四歲就知道身世真相,但礙於肉子的感情,得憋在心裡;班上小團體的摩擦,但兩方都不想傷害,於是不去站隊,得沉默;突然的盲腸炎,不想讓肉子失去工作,流離失所,得忍著影片中頻繁出現的《麥田捕手》無疑明示了喜久子長期以來的內心狀態:矛盾與落差。這種向內積蓄的情感,或許最好的治療方法便是宣洩,影片中喜久子在文化宮和醫院的落淚,以小動物的角度發出的心聲,都是一次釋放以及自我和解,同時也伴隨著劇情的向前推進。

 

如果我們把“異化”一詞從哲學領域拿出,給予其一個扁平化的、泛化的理解“某種屬於我的,或者是我所創造的,脫離了我,並且阻礙我,成為一種異己性的力量,造成了認知上的錯位和迷茫”。這與片中喜久子對於自己的人生和童年的定義十分相似,“我生在此世,可我越成長,我越覺得我不應當出生”,每一次來自周遭的“你們不像”,都是一次提醒與打擊,我究竟應該以何種身份繼續活下去——

 

早熟的孩童,是壓抑的,甚至帶著些許可悲。尤其是一些終極問題,個人認為在孩提時代是絕不可去思考的,尤其是被動的去思考。這些概念應當安靜的躺在原地,和小零食一樣被孩子們囫圇吞棗般的嚥下,具體的味道雖然記不太清了,但回想起來不會皺眉。生命是什麼,童年怎麼過才算對,在長大後我們能給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標準答案,這自然是有價值有分量的。但如果這些問題出現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點,被壓彎的就不僅僅是嘴角的笑容,可能還有人生軌跡。

 

 

或許是受樂天派肉子的影響,儘管暗翳裡的喜久子會帶有一些悲傷的底色,但並沒有被完全的浸染。許多感情都只是被積壓,並未被磨損。在運動會上,喜久子依舊能感受到生母熱切的目光,在得知是她打來電話時,也是想與她見面的。和二宮同學的鬼臉一樣,喜久子的自言自語一方面是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流露,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每個人帶有“私密”性質的本我體現,只有在放下一切戒備時,才會顯現。

 

這塊清淨之地,遺世而獨立,還是留存著好罷。“那個不是需要做完的東西”,這是二宮對模型的看法,亦是一種生活觀念。沒有人能做到通古今而計之,小孩子不可能在各個時空維度上都做出最優解。既來此世,事已至此,多多正視自我,誤會與愛都要脫口而出、擲地有聲。

 

而看完這部動畫的觀眾則有以下感想:

 

日式溫情劇,既不解決什麼人生難題,也不拯救誰,因為肉子她們現在這樣就很好了(˶‾᷄ ⁻̫ ‾᷅˵)。

 

普普通通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畫風美,故事表面講母女情,其實是女性情誼的可貴:肉子與美羽,肉子與喜久子,本質更像“女性生存互助小組”。

 

很適合夏天的一部片子。導演很會處理這種生活化的影片,夏天煩悶的蟬鳴,海邊的清風,少女絮絮叨叨的小心思,添加著趣味都揉捏進了平淡的生活細節中,搞笑輕鬆,又帶著些寂寞和溫馨。

 

喜久討厭瑪麗亞是因為她表現了強烈的女性性徵,而正是這性徵讓肉子和美羽的命運多舛,使她不被盼望地降生,因此她內心是抗拒女性身份的。結尾以喜久初潮收束,意味著她也終於踏入了作為女性的人生,這是個很深刻的構思,如果做實一點就更好了。

 

前半段都是平淡的日常,中間解釋了故事的起源,最後讓人哭的稀哩嘩啦。親情有時候真的和血緣沒有關係。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做個快樂的肥宅挺好的。

 

動畫在每一個分鏡都透著細膩的內心處理,讓衍衍情感流動不息匯聚成河,才使得整個劇本都充滿人生勵志的感染力。

 

在一個又一個的日常間,既是被嫌棄又打不倒的肉子的一生,也是充滿敏感與萌動的小喜久的青春,母親真好啊,即便是毫無血緣關係又缺點不少的肉子,青春真好啊,雖然總是免不了大的小的各種煩惱。相較於野心太大而失控的《海獸之子》,更接近於擔任哆啦A夢監督時期的渡邊步,用角色間細膩的情感刻畫來打動觀眾,平凡又溫柔,眼眶熱熱的,心頭暖暖的,而且作畫飛躍進步,幾乎讓人挑不出刺的迫近滿分,給這一個寫實故事賦予了無限的靈動與生氣。

 

總體說來,這部電影仍然可以以不少真實的情緒打動人心。人生嘛不就是這些片段組成的嗎,回頭看看才可以道出一句失敗了又繼續前進,等上漫長的坡道回頭看看,身後定是空無一人,走下漫長的坡道再回頭看看,大家都在坡頂向你振臂高呼。

 

整體設計不算出色但勝在情感充沛動人,女性互助情誼與母女間雙向奔赴的愛描摹地太溫暖。舒緩閒適,平淡質樸,無限柔情湧上心頭。

 

 

同場加映:高度縝密的絕妙美劇《良善之地》,導演到底嗑了什麼!?

 

 

文章標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