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絮語

「欺騙伴侶」其實很必要!?為了讓彼此甜蜜如昔,在親密關係裡如何好好說謊,一篇就讓你懂!

2022/07/25

2021

其實人們說謊往往是為了逃避懲罰,或者是為了討好撒謊的對象。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有這樣一種能力,甚至重要到比我們自己的快樂還重要。生活中往往為了不讓我們最愛的人失望總是想盡辦法地去美化自己... ...

「欺騙伴侶」其實很必要!?為了讓彼此甜蜜如昔,在親密關係裡如何好好說謊,一篇就讓你懂!

謊言總會讓人受傷
當真實被埋葬
會有多少誤會有多少心傷
說謊的人太過狂妄
輕忽世事無常
讓局面像解不開的結一樣
最後陷入無法挽回的下場

 

——李宥儜〈謊言〉

 

 

如果在一段戀愛關係中,對方對其他人有了好感。你究竟會希望對方和你坦白,還是希望對方將這件事隱瞞,仍然跟你說,“我只喜歡你一個人”?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說,希望對方告訴自己。但實際上,如果對方毫不猶豫地坦承了「他」對他人的好感,反而會讓你覺得他並不顧及你的感受。而向你隱瞞這件事,有可能是因為他覺得這件事不會對你和他的關係有幫助,說出來只會徒增煩惱,出於保護你的目的做出了隱瞞。

 

在親密關係中,真的有一些謊言,會是“善意的謊言”嗎?信任必須要求完全的誠實嗎?今天就來展開談談這個問題吧。

 

 

說真話還是說謊話,並非影響信任的根本因素

 

善意的謊言(white lies or prosocial lying),其實指的就是人們出於善意,比如為了避免傷害對方的感受,或是為了緩和氣氛,而說的一些與事實不符的話。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說過或被說過這樣的謊言,而這樣的善意欺騙也被認為最常發生在親近的人之間,比如伴侶、親子或朋友(Bernstein, 2017)。儘管很多人都認為不論是否懷有善意,說謊、欺騙都會讓人們對一個人的信任有所折損。

 

延伸閱讀:以下就是 5 點初次約會的小秘訣,請務必記在小本本裡,一起來看看吧!

 

不過,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近期的研究發現,善意的謊言是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的。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學者Levine與Schweitzer(2014)邀請了300名被試參與了一個實驗。

 

實驗結果顯示,被試者實際上,更相信那些對自己說了謊,卻照顧到了自己利益的告知者們。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繼續開展了一系列實驗發現,不僅當一個人所說的善意的謊言有利於對方時,對方容易更相信他,而且在善意的謊言對雙方都有利時(mutual beneficial)——對方即便知道說謊者也從中獲益,對方也仍然願意相信他。

 

Levine和Schweitzer(2014)強調,這些實驗說明了:人們所感受到的善意,並不會因為它隱藏在謊言中就有所折損。

 

他們認為,我們願意去相信一個人,對那個人的行為或意圖有積極、正面的預期,甚至願意在這個人面前展現脆弱(Rousseau et al., 2014)——這樣的信任的建立,關鍵在於對方的言語行為背後,是否包含了真正的善意,是否包含了對我們利益的擔憂和考慮,而不在於行為本身是否符合一般意義上的誠實。

 

一個人心智成熟的其中一個表現,就是他有能力脫離言辭的字面,而去理解人們真正的意圖,對他人形成整體性、連貫性的理解。在關係中,你不需要太過糾結一時的話語,而更要關注更長的時間限度裡,對方的行為,是否會經常考慮到你的利益?他有沒有把你的感受看得和他自己的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延伸閱讀: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 ...

 

圖源:Pexels

 

 

但有時人們自以為善意的謊言,僅只是為了自己(Self-serving)

 

學者們認為,有些看似是“善意”的謊言,其實不過是從說謊者自身角度出發的善意——儘管自認為是對對方有益的,但實質上卻是在過程中優先考慮了自己的利益的,而人們對於這種“自利”可能是自知的,也可能是不自知的。

 

 

為了避免衝突、維持相處和諧、「照顧對方的感受」

 

人們會僅僅為了避免衝突而選擇欺騙。很多人會誤以為,無論如何,在關係中衝突都應該是被避免的,所以,自己為避免衝突而說的謊就永遠是善意的。

 

然而,衝突其實並不只包含憤怒和敵意,如我們在“如何用衝突提升親密”一文中所說,它也是有利於雙方充分地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伴侶之間這種情況很常見,人們為了避免爭吵,都不肯說出自己實際的感受,“你怎麼了?”“沒事啊。”維持著表面的和平。 

 

延伸閱讀:約砲已經沒啥大不了了,但即便是篤信「性愛分離」的人,也總會有栽跟頭的一天... ...

 

在這種情況中,所說的謊言是否是善意的,取決於一個人能否在說謊所“造成的後果”與“帶來的益處”之間為對方做出一種權衡。而有些人會一味地為迴避衝突而說謊(僅考慮造成的後果),但卻錯過了修復關係、或者幫助對方改正錯誤、提升自我的機會。

 

你所認為的“照顧了對方的感受”其實是服務了你自己“不用面對衝突”的目的。因為比起“感受被照顧”,對方可能更需要了解現實。這種問題在一般人際關係中也存在。比如,當你的好友將要在一個重要會議上做報告,他來向你尋求一些建議。 此時,你明明有一大堆疑問和建議,卻為了避免雙方就此展開更多細緻的討論,引發對方爭執和衝突,於是你選擇“善意地欺騙”他,告訴他講稿完全沒有問題或只有一些小問題。這看似是一種善意,但其實卻可能讓對方在會議上出糗(Bernstein, 2017)。

 

延伸閱讀:很多人都不怎麼看好遠距離戀愛,覺得情侶間若無法面對面相處,會有很多的親密感受無法體驗.....

 

 

為了在關係中獲得更多控制而口吐謊言

 

而還有一些謊言的“善意”就僅僅存在於說謊者的“巧言令色”與“操縱伎倆”裡了(manipulation)。回到文首的情境中來看。在一段關係中,一方喜歡上了一個關係外的人。他選擇隱瞞,並謊稱自己只喜歡伴侶一個人。此時,他的動機,是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可能,他的確是出於保護伴侶的目的。他可能持有這樣一種感情觀,認為在長期的關係中,喜歡上其他人是一件難以避免的事,但他並不打算將這種喜歡付諸任何行動,也不認為「這種喜歡」會改變兩個人之間的關係。

 

圖源:Pexels

 

他因而認為,不用把此事告知對方,可以避免對方情緒上的波動和痛苦,而自己能夠很好地處理不讓關係受到影響。

 

但也有另外一種可能。他選擇隱瞞和欺騙,是為了讓自己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一方面不希望伴侶對自己的感情因為這個發生改變,同時也不希望與另一方的可能性被自己的伴侶影響。但這些人,也非常擅長用“我是為了照顧你感受才說謊的”為自己開脫。此時,說謊者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僅有意欺瞞對方,還試圖改寫對方對“現實”的認知——明明在傷害他,卻不斷反復強調、洗腦(brainwashing),讓他相信這都是為了他的利益,直到他失去對“現實”的判斷,也開始相信說謊者這麼做是為了他,最終說謊者便獲得了對他更多的操縱和控制。

 

要區分這兩者,需要依據你對對方在更多事件和更長時間中的判斷來開展。

 

延伸閱讀:關於真愛這件事情,總有許多不同形式,你遇見真愛的契機,是否就是下面幾種方式呢?

 

他是否一貫是一個會把你的利益和感受看得很重的人?

如果他在很多小事上都經常照顧不到你的感受,相信我,這件事他也不會是為了你而做的。

 

 

你應該知道的要點:而有時,有些“坦誠”也是自利的

 

也有時候,掌握更多訊息的一方之所以選擇坦誠而不說謊,並不是因為該訊息有益於對方,而是為了獲得對方對自己的認可、對自己道德品質的肯定。而這種“自利”的坦誠,研究發現,其實並不會讓對方更信任說謊者。

 

延伸閱讀:像連體嬰一樣膩在一起,似乎是年輕情侶才會做的事。曾幾何時,你已經開始不再每天想念你的伴侶了?

 

同樣在文首的情境中,如果伴侶中的一方,總是向另一半袒露自己對其他女性的好感,甚至傾訴得極為深入,他也有可能只是因為非常不在乎另一半的感受,只是為了滿足自己談論這些事的需求。他並不在意這些坦誠是否是有利於對方的感受和利益的。那些是為了另一半的感受而進行的訴說,你會感受到他在言辭中的情緒,且不會過分討論細節,也不會無所顧忌地抒發對另一個人的感情。

 

因此坦誠,也和說謊一樣,可能出自兩種完全不同的目的。

 

由此可見,真正重要的,是真相或謊言背後,那些為對方和雙方共同利益所作出的考慮,以及飽含的善意。我們是能夠感受到善意的,只要你相信自己的心。那些用“善意”包裝的其實是利己的謊言,你也一定能感受到些微的古怪和不適。在這件事上,你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同時基於你對對方長期、一貫、既往的了解,做出對他說謊或者坦誠這個行動的判斷。

 

圖源:Pexels

 

 

難解的疑題:如何判斷我們該選擇坦誠,還是選擇說善意的謊言?

 

首先,權衡利弊。

 

當你有機會考慮是否要欺騙對方時,也就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你掌握了比對方更多的信息,也擁有比對方更多的“權力”,如婚姻家庭治療師William Doherty所說,A lie is a form of power over someone。

 

當你有機會說謊的時候,意味著你已經有了超過對方的權力。此時,你也有了相應的責任,去為對方及彼此去更全面考慮和權衡。 而正前文所說,你需要去權衡真相或謊言可能給對方“造成的後果與帶來的利益”“短長期的利益”等。

 

比如,考慮到善意的謊言僅能使對方一時心情愉悅,但卻可能使他在會議上表現欠佳,你可能應該選擇告訴對方實際需要改進的部分(Lupoli et al., 2017),但若你知道情緒將極大影響他的表現,你可能又可以有不同的做法。

 

其次,考慮時機。

 

當你在做判斷的時,若對方仍然有機會做出應對、調整或改變,即“事前”,你應該選擇告訴他真相;而如果是“事後”,你可以考慮以善意的謊言給予對方更多的肯定、安撫。 比如,當伴侶在出席晚宴前向你尋求意見,那麼你應該告訴伴侶真相——他的衣服不合身;而若是對方在晚宴結束後詢問你看法,那麼你可能更應該以善意的謊言安撫他——他今晚的打扮很奪目。

 

除此之外,你還需要明白,一個謊言常常的確是需要我們用更多的謊來圓的。

 

延伸閱讀:在愛情裡雙方都棋逢敵手,才真能算上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就來看看日本女生是怎麼對喜歡的對象表達好感的吧!

 

若基於以上這幾點的考量,你認為自己還是應該向對方坦誠,但又擔心真相可能會傷害到對方,以下建議供你參考:

 

1. 在說出真相之前,不妨先問問對方是否想要了解真實的情況。以一種“尋求許可”(ask permission)的方式,幫助你了解對方的接受度,以便調整你坦誠的方式或程度。

 

2. 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如果是你即將面對這樣的真相,你希望這個真相被誰,被以怎樣的方式表達。你的誠實,也仍然可以是友善的(be honest, but also be kind)。

 

3. 在溝通時,可以選擇一些私密、安全、放鬆的環境;並且準備好對於一些突發情況的應對,比如對方的沉默、情緒崩潰等等。

 

4. 在坦誠的同時,你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幫助對方更好地應對真相,並且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支持。

 

 

同場加映:獻給三十而立已經奔三的你:說到底,30+真的比20+快樂很多,這7個原因保證你也冷暖自知、刻骨銘心... ...

 

 

文章標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