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絮語

揭露伴侶心靈深處想保護什麼,感情平淡期其實是「成長轉機」!

2021/08/10

3749

在戀愛的時候,如果情侶之間在一起久了,就會容易進入一個冷淡期,自己不會再為了對方而花費什麼精力,也就是我們平時開玩笑常說的「老夫老妻」狀態... ...

揭露伴侶心靈深處想保護什麼,感情平淡期其實是「成長轉機」!

那就這樣吧 再愛都要 Sayonara
再給抱一下 聞一聞妳的長髮
不要再哭啦 快把眼淚擦一擦
這樣吧 再愛我有緣的話

快去把東西收拾一下
再耗下去都天亮啦
這裏的鑰匙妳先留著吧
怕妳有東西 假如你有東西忘了拿

 

——動力火車〈那就這樣吧〉

 

通常,情侶們最害怕的就是親密關係進入冷淡期。而這樣的情狀,通常是一方不再那麼殷勤的經營關係,不一定是不喜歡對方;而只是自然而然地認為「不需要再那麼用力與對方相處」,可以多些時間做自己的事、少了噓寒問暖與甜言蜜語... ...等等。

 

延伸閱讀:感情變平淡了嗎?檢視情侶分手前會面臨的六大症狀

 

當然,親密關係本來就會一直變化,沒有每天都在過年的。交往時間久後,化學變化一定會跟一開始不一樣。來看看國外媒體網站「mindfulnessexercises」與影片「Why We Go Cold On Our Partners」的資料,其實戀愛中的冷淡期反而是雙方成長的美麗契機喔!

 

 

 

你可能會想問:為什麼會有感情冷淡期呢?

 

經濟學中的「邊際效應遞減」理論很多人都不陌生:

 

在一定時間內,其他條件不變下,當開始增加消費量時,邊際效用會增加,即總效用增加幅度大,但累積到相當消費量後,隨消費量增加而邊際效用會逐漸減少;若邊際效用仍為正,表示總效用持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漸平緩;消費量累積到飽和,邊際效用遞減至0時,表示總效用不會再累積增加,此時總效用達到最大;若邊際效用減為負,表示總效用亦會逐漸減少。

 

一般而言,消費者偏好某物而未能獲得,或擁有數量不夠大時,增加消費量則其滿足感大增(邊際效用增加);但擁有數量足夠時,再增加消費量則其滿足感增加幅度逐漸平緩(邊際效用遞減);擁有數量太多時,再增加消費量則反而感覺厭惡(邊際效用減為負且繼續遞減,累積之總效用因此,亦減少)。在正常狀況下,消費者擁有足夠數量而邊際效用遞減後,會將有限資源配置轉移以滿足其他欲望,不至於消費同一商品過量到感覺厭惡。

 

講白話一點就是,人們對於一人事物的喜愛,會隨著接觸越多次,感受到越來越少的熱情。比如你很喜歡吃一間店的壽喜燒,第一次吃時感到驚為天人,但吃到第十次後,開心的感覺就會減少很多了。將這理論討用在感情上好像也很有道理。

 

圖源:pexels

 

而有另一派理論卻如此認為——「冷淡期」其實是一種保護作用,用以避免我們的內心被傷害。

 

或許你也懂下面的道理;平常的我們是個幽默開朗自信、樂觀豪爽的人,但在親密關係中,我們會變得更脆弱,展露出難搞又缺愛的那一面,就像個孩子一般,在一起越久,這一個私人的面向便會更加突顯出來。

 

於是,我們在潛意識內不自覺的用「冷淡」來保護自己,把大把時間花在事業與工作上,而不是陪伴侶消磨虛度時光或甜蜜約會;睡前會專注於 Youtube 或 Netflix 上的影片,而不是好奇地詢問伴侶今天經歷了什麼趣事、發生了什麼特別的經歷云云。同時,我們也會下意識地認為,另一半不會真正關心自己的生活細節... ...

 

延伸閱讀:別人在追求自己時往往都非常的殷勤,可是一旦追到手後熱情不知為何就沒了... ....?

 

圖源:pexels

 

 

山不轉路轉,人不轉心轉:冷淡期其實是成長的轉機

 

在前面的段落哩,我們提到「感情冷淡期」可能是內心的自我保護作用使然,可以避免我們在情感關係中受到傷害,那它在保護的究竟是什麼呢?

 

在此提出一個點:你的保護作用,或許是因為對方沒有在你遭遇挫折時給予你足夠的慰藉,反而都在條條大論地說教,讓你感到無所依靠又氣餒。又或者是,你很久都沒有聽到親密伴侶對自己的讚美,你其實相當害怕對方不夠愛你、不夠喜歡你。

 

如果在戀情邁入冷淡期時,雙方可以開放的、不帶任何批判的一起探索那個癥結點,以此就能傾聽雙方內心真正的想法,即便那想法有點無謂、有點撒嬌、有點幼稚,但最親密的兩人正在努力保護的東西,就會成為這段感情成長的轉機,讓彼此的親密感更甚以往喲。

 

圖源:pexels

 

 

同場加映:想脫單必看這篇!拜月老流程、禁忌讓你一篇就搞懂

 

 

文章標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