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絮語

你無法脫單的原因,可能是太討厭自己了... ...!

2021/06/23

2010

「我很糟!」、「都是我的錯。」、「我應該受到懲罰。」這種自我貶抑的羞愧、自卑、內疚,是最痛苦、最難處理,也是最容易讓人失去行動力的負面情緒... ...

你無法脫單的原因,可能是太討厭自己了... ...!

拖垮你的負面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比方像是悲傷或憤怒等負面情緒,可以透過言語表達、大哭大叫,或用運動冥想等方式發洩或釋放。但假設我們感到丟臉、自責時,會相當不希望被人發現,當這樣的情緒在內心日久鬱積,就會以我們始料未及的威力造成傷害,同時也影響我們的想法、人格、健康,以及人際關係互動,特別是親密關係。

 

很多找不到對象的人可能都想過這個問題:「我什麼我一直找不到伴侶?」以下常被歸咎的外部原因:自己的工作太忙了根本沒時間認識對象、生活圈太小了找不到適合的人、運氣太差所以吸引的都是爛桃花——都很合理,但獨身的狀態在上述這些狀態改變後仍長期持續著,那就要思考一下心裡深處的原因了。來看看國外媒體網站「theschooloflife」「psychalive」的資料,來試著弄清楚自己的心魔吧!

 

 

對自己沒自信自卑、討厭自己:單身狗的盲點

 

如果你打從心裡很悲觀、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話,即便愛你的人出現了,你也視若無睹。對「過度自厭」的人來說,愛情的靠近讓他們開心,同時又讓他們害怕,擔心自己其實沒有對方想的那麼好,心中深處下意識出現這樣的話:「他其實也沒有很喜歡我。」好讓自己有個預防針、心理準備,對方真的離去時也不會那麼在意。

 

而為什麼有些人會過度自棄自厭呢?外國心理學家 Robert Firestone 和 Lisa Firestone 曾在他們的研究中發現,過度自厭的行為,通常源自於人生早期,也就是幼年時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關係。在成長過程中「重要他人」如何對待自己,會深深影響我們看待自己、評價自己的方式。如果我們在否定、冷漠、批評甚至是虐待中長大,我們也很難用健康並客觀的方來對待自己。

 

此外,過度自厭的人即使真的進入一段戀愛關係,也經常呈現「焦慮型依附」或「逃避型依附」的互動狀態,焦慮依附的人因為沒安全感,可能會透過控制、過度依賴、過度討好來維持這段關係;而逃避型依附則透過拒絕溝通、大量投入工作中等方式來避免矛盾衝突發生。

 

圖源:pixabay

 

 

「過度自厭」的心理障礙,該如何解決的兩項秘招

 

1. 挖出「非理性信念」的心魔

 

美國心理學家 Albert Ellis 有個著名的「ABC 理論」,A 是指事件,B 是指信念,而 C 是指結果。此理論想表達的是,同一個事件經過不同的信念,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此理論認為,激發事件A (activating event )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 (consequence)的間接原因,而引起 C 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 A 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 B (belief),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 C ,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 A 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 B 所直接引起。

 

舉例來說,有個對你有好感的男生約你出去,而你下意識出現「他只是隨口邀約的吧,才不是真的喜歡我」的想法,結局可能就是你拒絕了對方的邀約。然而,這樣的想法並沒有客觀的證據,只是自己的主觀偏見,因此被稱作「非理性信念」,而非理性信念的出現可能來自於你的害怕、沒自信,雖然它的作用是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卻也隔絕掉了很多愛情的可能性。

 

因此,下次留意一下「非理性信念」,當它出現時反駁它、質疑它,除非有足夠證據,否則不妄下結論。

 

 

2. 以「認識朋友」的心態認識對象

 

其實,當我們用交一般朋友的心態去認識他人、結交夥伴時,狀態會比較放鬆,除了能用開放的心態和好奇心去了解對方,自己也較能真誠流露自己的個性。如果把對方視為潛在交往對象來相處,就算看對眼,心裡的不安感也可能會促使我們將他越推越遠喔。

 

圖源:pixabay

 

 

同場加映:你知道嗎?只有愛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愛別人!

 

 

文章標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