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靈性工作強調的是:了解認識自我和生命實相的本質。
~『成熟之人有能力把困難當成人生的一部分,而且願意以妥當的方式面對、處理它。人生的確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但你仍然能享受這個過程,同時,記得,人生並不是在問題解決之後才開始的。』
想要根絕問題的這種渴望,
其實會加強對問題的執著。
你會讓問題不斷地發生,
因為這就是你所期待的,也是你擅長的事。
助長煩惱和問題是很容易的,
當這種機制掌控你的靈性內在工作時,
你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問題上面,
其他的事就變得不重要了。
我了解人偶爾會出現非常緊迫、立即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時候我會很樂意幫助對方,
但這並不是靈性內在工作或老師要做的事。
我更感興趣的是幫助人了解自我轉化的過程而非結果。
我不會去注意去除問題的方法是什麼,
我會觀察學生如何處理問題和眼前的情況,
譬如,他是怎麼在掙紮的?
他抱持的是什麼態度?
我可以從其中看見這個學生學到了什麼
如果有某個學生對解決問題不感興趣,
但是對眼前情況的生命真相感到好奇,
我會覺得和這樣的學生一起探索更有滿足感。
靈性內在工作背後有它自己的價值觀、準則和美學。
這些價值觀、準則和美學與解決問題有所不同。
如果我的目標是幫助人解決問題,
那麼這種工作可能連一兩年都維持不下去。
我會像有一百多個孩子的母親,
當他們哭泣時,我就得照料、安撫他們。
我可不是母親,而且即使是跟小孩相處,
我也期待他們能為自己負起某種程度的責任。
我不會一看到他哭,就立刻去幫助他,有時最富愛心的方式,
就是允許孩子盡量靠自己發展成獨立自主的人。
成年人也是一樣。
不斷罣礙著心中的問題,是一種自貶的行為,
人應該有更高的人生探究真理的目標
如果你關切的只有這些問題,你會發現問題無處不在,
這其實是在浪費我們的身心能量。
內在靈性工作強調的是:了解認識自我和生命實相的本質。
當我們變得愈來愈客觀自愛時,
某些問題自然會獲得解決,
問題煩惱只是因為我們有許多問題
都是源自於不明白自己是誰。
如果內在靈性工作的動機只是要排除問題和痛苦,
不久你會發現,問題都沒根治,而你也會變得更挫敗。
痛苦和挫敗感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你想除掉它們。
這便是痛苦的開端,也是它們會一直持續的原因。
一個自尊自重的成熟之人,會學著去容忍和接納某些問題,
學著與挫折共處,同時又能欣賞人生美好的一面。
如果一個人體認到了某些精微面向,
或是某種本體的境界,但還是一味地追求感官至樂感,
而忽略了過程中的心理內涵,就是一種不成熟和瑣碎的態度。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其中的一種反應就是興奮,靈性狂喜
因為這種感覺十分良好。
還有一些人可能每日都在煩憂
只因為“我的男朋友仍舊不夠愛我”。
她的心並沒有敞開來接納那一刻的靈性體悟,
而只想滿足嬰兒式的需求。
要注意,靈性內在工作並不是魔杖
我想看到的是學生珍惜一起探究內在工作的過程而非結果。
越深入過程之後,我們會發現,
別人愛不愛我們根本不重要,這是非常重要的體認,
不過這不代表一份關係結束時,我們不會傷心或失落,
感覺一定會出現,但靈性內在工作的重點乃是超越得失之心。
真的渴望看到內心的真相,最終一定會帶來自由,
這才是重點所在。
靈性內在工作之中若是存在著想要了解真相的誠意,
那麼師生都會在過程裡體認到一種美和感激。
如果只想排除掉不舒服的感覺,自性本體就不會有所回應,
於是學習就會變得十分乏味,而且缺乏美感。
學生感興趣的如果是過程裡的真誠、好奇與成熟的展現,
那麼師生兩人就能一起共舞,這種交流是非常真實親切的——
這時人格的世界就會退讓給生命實相。
即使人格關切的東西又冒了出來,
參與者仍然能從真相的角度去覺察,
甚至連人格帶來的惱人活動也會因而停止。
從了解自我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對人格覆雜性的欣賞,
而不會一味地想要排除掉人性中某些東西。
這份欣賞又會帶來真正的自尊自重,
因為我們只是在覺察人格而沒有隨之起舞。
如果一個人願意體驗自己的痛苦又不迷失或耽溺其中,
就會出現一種美。
真相有時能減輕痛苦,但也可能導致痛苦,
不論結果是什麼,做學生的如果能允許自己
去欣賞和愛心中的真相,就會跟自己產生一種親密感。
這種親密感又會帶來一種滿足,
不論結果是痛苦或快樂都一樣。
因得不到而抱怨,或者因得到了而興高采烈,
都只會阻礙你看到更深的真相。
與真相真理親密地貼近才能帶來最深的滿足,
這種追求真相的態度,會使我們從幼稚的
欲望、需求和夢想之中解脫出來。
如果你能在這個過程裡學會欣賞自己和自己的真相,
就能和自己產生親密的聯結,
而這是你從不認為有可能得到的能力。
這份滿足感遠遠勝過超越別人、獲得權力財富,
或是感覺重要和被人賞識。
你愈是能和自己親密,
就愈會發現這些世俗欲望都很空洞。
即使你達成了所有的目標和欲望,
也比不上跟自己親密帶來的富足感
從愛和真誠之中產生的洞見才會帶來謙沖的胸懷,
我們必須決定人生中最重要的價值是什麼,
我們可能允許自己追求享樂、逃避困難,
也可能讓自己專注於自我了解和發現心中的真相。
如果我們只想等待生命痛苦消失之後,
才學著欣賞生命的真相,
那麼痛苦就永遠不會消失。
我們會有層出不窮的問題、心理議題、沖突和誤解,
這些都該被視為靈性內在工作的一部分,
但卻不是焦點或重心。
其實當你在觀察某個心理議題時,
也該以欣賞的態度來了解頭腦的機制作用,
也就是不企圖排除問題,
只是專注在心理議題的真相上面。
這兩者也許看來並沒有多大差異,
結果卻會帶來很大的不同——
後者往往能促進活力和動力,
前者則會造成乏味和停滯不前。
如果你想活得更圓滿,
就必須發展出對某些價值觀和真理的品味、
內在的深度、精密性與細膩的覺知,
還有坦誠及自尊自重的能力。
這些價值都屬於很精微的層次,
它們會帶來細致優雅的人生,
為我們注入色彩豐富的內蘊和自然美。
本體豐沛的品質一直都存在著——你不需要達成祂,
而是要懂得發現祂,將自己導向祂,
以便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展現祂。
同時你還得了解,一味地想解決沖突、問題和緊張感,
只是一種依賴老師的幼稚行為罷了。
如果學生能欣賞自我了解的過程,
承受心中的真相,就能長大成人,與老師平起平坐。
這樣你的人生就會有一種統合感、藝術性和創意。
這個世界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奇妙事物、
幽緲的精致性和難以言喻的美。
當我們不再集中焦點於解決問題時,
這整個自我了解的過程就會帶來一種滿足感。
我們經常有一種態度:
“如果這個問題不解除,好事就不會發生。”
這種態度阻礙了我們敞開心胸面對當下的狀態。
如果一個人堅持必須以沈重的心情解決他的問題,
那麼此人就不可能快樂。
我們現在探討的是一種『縮小焦點和冥頑不化』的態度。
如果你一直以狹窄的觀點渴望得到美好的事物,
就等於在說:“我只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東西,
其他的事我都不在意。”
而這顯然只會導致痛苦、破壞和緊張。
如果你能對煩惱問題學會放鬆,然後問自己:
“我為什麼要這麼折磨自己,為什麼不放鬆下喝杯茶?”
這樣就能對自己、對別人更仁慈友善一點。
你為什麼會認為只有在沒問題時才能享受自己?
你為什麼要等到開悟才放鬆下來?
為什麼必須等到仁慈友愛的品質從天而降的那一刻,
才能對自己和他人友善一點?
這決不是人生運作的方式。
你必須有耐性一點一滴地面對問題,
並且在面對問題時,仍然能感受到快樂和圓滿。
當你在處理問題時,這個“你”究竟是誰?
當你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挫敗時,
你是以真誠的態度在面對,還是懷著一肚子的氣在面對?
你是否只對抱怨感興趣,
還是肯花點時間學習以智慧來處理問題?
某些事是需要處理的;
某些事則只能允許它變成生命的一部分。
當屋頂漏雨時,大發脾氣是不智慧的——
你不該在這時怪罪於人。
如果有某些事的確需要處理,
就該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它。
如果你痛恨自己的房子以及自己沈重的責任,
並懷疑上帝為什麼要製造大雨,
那麼你只會感到挫敗不已。
你必須接納這些事的確會發生,而且要面對它們。
一個成熟的人決不是沒有問題的人,
成熟之人是能夠以成熟的態度處理問題的人。
他或她能面面俱到地考慮問題,
並且能按照自己的觀察來採取行動。
這種態度會取代嬰兒式的行為舉止,
因為後者只可能導致挫折和更多的問題。
成熟之人有能力把困難當成人生的一部分,
而且願意以妥當的方式處理它。
人生的確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但你仍然能享受這個過程
記得,人生並不是在問題解決之後才開始的。
某些人之所以比較能感覺圓滿和快樂,
並不是因為問題都解決了,
是因為他們能夠如實地接受事情的真相。
成熟意味著盡己所能地理解問題,
然後發展出專業知識和技術,去做自己必須做的事。
成熟的人會默默地『接受問題』,視其為人生的一部分,
最終他們必定會因為能全心全意地面對人生而獲得喜悅。
人生比局部的事件要宏大得多,
如果你認清了這一點,就會發現在接納之中
蘊含著一種誠摯的心態。
你會從面對困難的能力之中獲得一種喜悅,
從接納和感恩的態度之中產生獨立自主的能力,
如此一來我們就不再像嬰兒一樣需要別人照料了。
文字:A.H. 阿瑪斯(A. H. Almass)
你可能感興趣的討論
遊客請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