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浮生」這個詞嗎?老莊以人生在世,虛浮無定。
你聽過「浮生」這個詞嗎?
浮生形容的是一種生命狀態,宛如漂浮在水面,今天可能漂向東方,明天可能漂向西方,可以說是一種毫無自主性的生命。
或許你可以說這是一種自由的狀態,但我想,人總是更渴望「紮根」的感覺。按照儒家的說法,人是具有倫理關係的動物,人總是必須活在與他人共同建構的關係網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生活也才可能穩定而完整。
而所謂「浮生」,便是全然失去這種關係網的拘束。活在世上,無法與任何一人建立深刻穩固的關係,身邊雖然有各種人來來去去,也偶爾有些禮貌性的噓寒問暖,但說到底,自己終究是一個人,沒有其他人能走進自己的內心,而自己也無法真正去愛一個人,就連挽留的勇氣都沒有。
—
是的,你走在城市中,身邊車流如潮,人聲鼎沸,但卻好像有一道隱形的牆,將你與全部的車潮與人潮區隔開來。你是孤獨的一個人,行走在空無一物的天地間,抬起頭來,只見無語的蒼天籠罩著你。你意識到這便是生命的本質——孤獨,並不是偶然來襲的感受,而是在生命的底層,一直都默默存在著的烏黑的底色。
你依然渴望建立關係,你還是思念著親人、朋友與愛人,但你知道,無論這些人是否在自己的身邊,你的生命本質便是孤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人能真正理解另一個人,或者是永遠陪著另一個人。
你曾經嘗試過各種方法,想要掩蓋這種孤獨的感受,但最終沒有一個方法見效,於是你只能接受這便是生命的真相。往後餘生,孤獨終將伴你左右。你無悲無喜,因為你已經累了,也不想再做一些徒勞的反抗,既然認清事實,那兩手一攤,接受它也就是了。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與薛寶釵爭論人應該為什麼而活。薛寶釵認為,功名富貴固然沒有追求的價值,但人卻對家、國負有責任,應以人品根柢為重,怎麼能避世離群,當個毫無責任的隱士?
賈寶玉說:「你可知古聖賢說過『不失其赤子之心』。那赤子有什麼好處,不過是無知無識無貪無忌。我們生來已陷溺在貪嗔痴愛中,猶如污泥一般,怎麼能跳出這般塵網。如今才曉得『聚散浮生』四字,古人說了,不曾提醒(喚醒)一個。既要講到人品根柢,誰是到那太初一步地位的!」(118 回)
赤子之心,便是對一切人倫關係毫無覺察的心。我們一生下來就陷入了各種關係的糾纏之中,無論功名、富貴、愛情、親情,說到底,都是人類創造出來,想要紮根在這個世上的憑藉。
有了功名,好像就不會被世人所遺忘。有了富貴,就可以住大房子,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有了愛情與親情,好像此生就不會孤獨,永遠有人牽絆著自己。但實際上,這些憑藉是那麼不可靠,隨時有可能失去的;到了失去的那一刻,才會頓時發現,人生的真相不過就四個字——聚散浮生。
聚、散、浮生!
緣起則聚,緣滅則散。
我們完全沒有力量可以去抗拒或改變。
人生正如飄零的微塵,分散逐風轉。
愈早體悟這個事實,或許就愈不容易被捲入各種關係的糾纏之中,不會對這個世界抱有錯誤的期待,不會任性,不會勒索,也不會糾結。
我們的內心會得到大寧靜。
雖然,在那寧靜的底層可能有一抹揮之不去的悲傷。
—
親愛的,如果有一天我告訴你我即將去隱居了,
請你不要以為我不愛你,也不要以為我怨恨著這個世界,
我其實只是找到了一個自己可以紮根的地方。
在那個雪白的世界,一無所有,
沒有快樂,沒有憤怒,沒有期待,沒有傷害,
沒有聚,沒有散,沒有生,沒有死。
我就像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嬰孩,
回到了我生之前、死之後的那片永恆之中,
我終於了結了「浮生」的漂泊無依,
只須為我開心,便足夠了。
你可能感興趣的討論
遊客請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