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啃老族的心理狀態,文長分享。
對於「啃老」這個詞,我想很多人會直覺認為,是父母過度的寵溺所造成的,或許這是
其中一部分原因,但往往不是造成啃老這個問題的關鍵。
不管承不承認,會有這樣行為的出現,就代表心裡已經出現了問題。
這種心理問題從最根本來看,在於「需要」與「被需要」。
簡單來說就是
「你的東西很棒,我花錢跟你買。」跟「我的東西很棒,你花錢跟我買。」的差別。
我們做的到前項,卻會在後項出現偏差。
造成的原因可能來自於曾經的「被否定」。
我們可以很正常的上街買東西,或跟朋友出去玩,
但卻不敢在找工作上告訴對方「我能勝任這份工作。」
我們不敢讓別人覺得你可能會需要我。
這是最一開始的想法與行為,當然僅止在於與陌生的人上面。
接下來就是長期宅在家裡,與週遭變化的眼光所產生的,「社交障礙」與「孤單感。」
因為各種原因我們會試圖保護自己,用許許多多的理由來武裝。
像是:「我無所謂工不工作。」
「我其實過的很快樂。」
「我這個人就是很懶惰。」 「網路就是我的家。」……等等來掩飾自己的懦弱。
也會因為長期的封閉,而變得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時間久了也會告訴自己不能再如此下去
。我們知道要往前走,卻不知道這一步該如何踏出。
你們會想,很簡單啊,就找一份工作,重新與社會接軌。
但跨出那第一步卻是最難的所在。
很多人都說直接斷了金援,這或許很有效,但能做到的父母又有幾個。
我相信很多這樣的家庭相處模式大多伴生著「責怪」與「不理解。」
我打這篇文並不是要爭論是父母的錯還是孩子的錯。
也不是要為像我們這樣的人開脫。
我知道我們很糟糕,自己也不能理解自己。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他們需要的僅僅只是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的信心。
本人或許不算資深啃老,但從高中畢業到現在也有好多年的經驗。
希望這篇能幫助更多人理解啃老族的心理。
我也正努力的重新做個正常人。
以上並不適用過度偏激的情況。
你可能感興趣的討論
遊客請登入